9月24日,OpenAI 重磅推出了 GPT-o1 模型(以下简称 “o1”),这个新版本的目标是大幅提升 GPT 的推理和逻辑能力。然而,许多用户通过官方 demo 和各大 AI 大佬的分享后纷纷表示,o1 的回答速度明显“降速”,但这并不是因为它“卡”了,而是它变得更“深思熟虑”了。根据官方的说法,o1 在回答之前会进行充分的思考,确保自己的回答不仅对得上用户的问题,还要逻辑严谨。这种慎重的态度,让它更像是在回答前先做了一番“头脑风暴”。
另外,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o1 模型似乎又回到了只能支持文字输入的模式。可以打趣地说,OpenAI 自从 GPT-4 开始对图片、语音和文档领域的拓展努力,现在仿佛又被“打回了原形”,聚焦于最纯粹的文字和逻辑。在各大社交媒体上,不少科技达人都在测试 o1 的表现,大家一致感叹:o1 的回答更像是“经过考虑后的发言”。尤其是在处理那些之前让 AI 挠头的刁钻问题上,o1 的应对能力有了显著提升。比如经典的 “strawberry 这个单词里有几个字母 r?”(“how many r’s in the word strawberry?”),此前 GPT-4.0 因为 token 分割的问题,往往无法给出准确答案:
但是在 o1 给出的答案中,则是正确的:
由此可见,o1 的逻辑推理能力更像人类,且更加准确。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检验这一点呢?最简单、最具挑战性的推理测试非那个堪称“大型多人实景头脑风暴情景剧本杀”的终极试题莫属——高考数学试卷。
在以往每次 GPT 的升级过程中,总会有热心的 AI 工作者祭出高考数学试卷对其进行“灵魂拷问”,然而,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
过去,AI 的回答经常像个“学舌”的小孩子,这是因为这类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方式有关──它们总是试图从自己的模型库中找到尽可能相关的答案,结果却常常南辕北辙。AI 看似给出了答案,甚至每句话听起来像是在解答问题,但实际上却完全避开了问题的核心,令人哭笑不得。每次的推理过程仿佛一场杂乱无章的思维跳跃,最终得出的结论不仅毫无逻辑,正确性更是无从谈起。
而现在,随着 o1 的推出,这种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变。它不再只是“尽量凑近”的无效回答,而是经过一番“深思熟虑”之后,给出的解答更具逻辑性和准确度。这也让我们对未来的 AI 在复杂推理场景下的表现充满期待——是否 o1 真的能在高考数学试卷上打出一张像模像样的答卷?它的思考过程与一般的人类究竟还有什么区别?
正好最近我也在忙高中的在线教育项目,身边正好有一位对 AI 技术颇感兴趣的数学老师。于是,我简单说明了我的来意和需求,他爽快地答应了帮忙。为了让测试更具挑战性,他直接给我发了一套最新的2024年全国高考数学卷,并表示愿意从专业教师的角度对 o1 模型的推理能力进行评分。如此绝佳的机会,我们当然迫不及待地开始测试,看看 o1 模型到底能不能在高考这块“硬骨头”面前表现出色!
说干就干,我立刻将高考试卷的部分题目喂给 o1,准备好看看它会如何处理这些棘手的数学问题。从之前的版本来看,GPT 的回答常常在数学问题上表现得像个“经验型玩家”——擅长套用它见过的模板,却在面对复杂推理和严谨计算时常常“掉链子”。这一次,让我们使用全新的模型一题一题来测试,看看 o1 在面对2024年最新的高考数学题时,是否真能像个数学尖子生那样,一步步推理、运算,并最终得出正确答案。
测试流程和说明
本次测试分为三个部分。分别是试题转换、作答和改正
试题转换
由于 o1 模型当前无法处理图片输入,同时为了避免 OCR 技术带来的识别错误,我们决定采取“人工+ GPT-4o”协作的方式,将 PDF 格式的 202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(新课标 II 卷)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转换为 LaTeX 格式,便于后续 o1 模型的调用和测试。
对于那些也想测试 o1 推理能力的朋友们,我在这里分享转化后的文档,方便大家直接使用进行相同的测试。以下是经过转换的 LaTeX 试题:
1. 已知 z = -1 - i, 则 |z| = ( \quad ).
A. 0 \quad B. 1 \quad C. \sqrt{2} \quad D. 2
2. 已知命题:p: \forall x \in \mathbb{R}, |x+1| > 1,命题 q: \exists x > 0, x^3 = x, 则 ( \quad ).
A. p 和 q 都是真命题 \quad B. \neg p 和 q 都是真命题
C. p 和 \neg q 都是真命题 \quad D. \neg p 和 \neg q 都是真命题
3. 已知向量 \vec{a}, \vec{b} 满足 |\vec{a}| = 1,|\vec{a} + 2\vec{b}| = 2, 且 (\vec{b} - 2\vec{a}) \perp \vec{b},
则 |\vec{b}| = ( \quad ).
A. \frac{1}{2} \quad B. \frac{\sqrt{2}}{2} \quad C. \frac{\sqrt{3}}{2} \quad D. 1
4. 某农业研究部门在面积相等的 100 块稻田上种植一种新型水稻,得到各块稻田的亩产量(单位:kg)并整理下表:
\begin{tabular}{|c|c|c|c|c|c|}
\hline
亩产量 & [900, 950) & [950, 1000) & [1000, 1500) & [1100, 1150) & [1150, 1200) \\
\hline
生产数 & 6 & 12 & 18 & 24 & 10 \\
\hline
\end{tabular}
根据数据,结论中正确的是 ( \quad )。
A. 100 块稻田亩产量中位数小于 1050kg
B. 100 块稻田中亩产量低于 1100kg 的稻田所占比例超过 20%
C. 100 块稻田亩产量的标准差介于 200kg 至 300kg 之间
D. 100 块稻田亩产量的平均值介于 900kg 至 1000kg 之间
5. 已知曲线 C: x^2 + y^2 = 16 (y > 0),从 C 上任意一点 P 向 x 轴作垂线 PP',P' 为垂足,则线段 PP' 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( \quad )。
A. \frac{x^2}{16} + \frac{y^2}{4} = 1 (y > 0) \quad B. \frac{x^2}{16} + \frac{y^2}{8} = 1 (y > 0)
C. \frac{y^2}{16} + \frac{x^2}{4} = 1 (y > 0) \quad D. \frac{y^2}{16} + \frac{x^2}{8} = 1 (y > 0)
6. 设函数 f(x) = a(x+1)^2 - 1,g(x) = \cos{x} + 2a x,当 x \in (-1,1) 时,曲线 y = f(x) 与 y = g(x) 恰有一个极点,则 a = ( \quad )。
A. -1 \quad B. \frac{1}{2} \quad C. 1 \quad D. 2
7. 已知正三棱台 ABC - A_1B_1C_1 的体积为 \frac{52}{3},AB = 6,A_1B_1 = 2, 则 A_1A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( \quad )。
A. \frac{1}{2} \quad B. 1 \quad C. 2 \quad D. 3
8. 设函数 f(x) = (x + a)\ln(x + b),若 f(x) \geq 0, 则 a^2 + b^2 的最小值为 ( \quad )。
A. \frac{1}{8} \quad B. \frac{1}{4} \quad C. \frac{1}{2} \quad D. 1
9. 对于函数 f(x) = \sin 2x 和 g(x) = \sin\left(2x - \frac{\pi}{4}\right),下列正确的有 ( \quad )。
A. f(x) 与 g(x) 有相同零点
B. f(x) 与 g(x) 有相同最大值
C. f(x) 与 g(x) 有相同的最小正周期
D. f(x) 与 g(x) 的图像有相同的对称轴
10. 抛物线 C: y^2 = 4x 的准线为 l,P 为 C 上的动点,过 P 作 ⊙A: x^2 + (y - 4)^2 = 1 的一条切线,Q 有切点, 对 P 作 C 的垂线,垂足为 B,则 ( \quad )。
A. l 与 ⊙A 相切
B. 当 P, A, B 三点共线时,|PQ| = \sqrt{15}
C. 当 |PB| = 2 时,PA \perp AB
D. 满足 |PA| = |PB| 的点 A 有且仅有 2 个
11. 设函数 f(x) = 2x^3 - 3ax^2 + 1, 则 ( \quad )。
A. 当 a > 1 时,f(x) 有一个零点
B. 当 a < 0 时 x = 0 是 f(x) 的极大值点
C. 存在 a, b 使得 x = b 为曲线 y = f(x) 的对称轴
D. 存在 a 使得点 (1, f(1)) 为曲线 y = f(x) 的对称中心
12. 记 S_n 为等差数列 \{a_n\} 的前 n 项和,若 a_3 + a_4 = 7,3a_2 + a_5 = 5,则 S_{10} = \underline{\quad}。
13. 已知 \alpha 为第一象限角,\beta 为第三象限角,\tan \alpha + \tan \beta = 4,\tan \alpha \tan \beta = \sqrt{2} + 1,则
\sin(\alpha + \beta) = \underline{\quad}。
14. 在右图的 4 \times 4 方格表中选 4 个方格,要求每行和每列均恰有一个方格被选中,则共有 \underline{\quad} 种选法,在所有符合上述要求的选法中,选中方格的 4 个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\underline{\quad}。
\begin{array}{|c|c|c|c|}
\hline
11 & 21 & 31 & 40 \\
\hline
12 & 22 & 33 & 42 \\
\hline
13 & 22 & 33 & 43 \\
\hline
15 & 24 & 34 & 44 \\
\hline
\end{array}
如果有需要的话,还请尽情取用~
试题作答
这部分是这次测试的核心,根据 OpenAI 官方的说法,由于 o1 以一个全新的模式处理提供的内容,所以现在的 prompt 要尽量简单直接,原来的那些基于权重的 prompt 并不能很好的在 o1 上工作,所以这次的前置我只输入了必要的内容:
我会给你发送 LaTeX 格式的数学试题,你要分析并得出答案,你要根据题号进行作答:1-8是单选,只有一个正确答案;9-11 是多选,至少两个正确答案。题号在试题的最前方,当你给出答案时,设计数学符号的表述请也以LaTeX的格式提供给我,如果你准备好了 回复开始 我将发送第一题给你
经过短暂的几秒思考,o1 只简单地回复了我两个字:「开始」。这点非常不错,和 GPT-4o 的表现如出一辙,远胜于之前的 GPT-4.0。它现在明显更能“听懂人话”,会根据你的要求精准作答,而不是给出一堆冗长无用的废话。
接下来,我开始逐题测试 o1 的能力:每次将一道试题粘贴到对话框中,等待它给出 ABCD 选项中的一个或多个(针对选择题),或者直接填空题的答案。每次答完一道题,我才发送下一道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并没有告诉它答案是否正确,也没有给任何额外的提示或指导,甚至没有告诉它哪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。唯一的“指示”是在多选题和填空题开始时,我简单提醒了一句“接下来是 XXX”。
这个测试过程尽量还原了人在高考考场上的真实状态——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答题,也不会在你写完答案后立即反馈正确与否。唯一的提示来自题目的编号和简短的文字描述,完全模拟了考场上那种全凭个人理解的情境。
经过不到十分钟的作答,o1 顺利完成了全部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答。最长的一道题目花了约 60 秒思考,而最短的则不到五秒。最终,在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总分 73 分中,o1 取得了 64 分的好成绩!它只在一道单选题上出错,并且在一道多选题中出现了少选的情况,而填空题部分全部正确。
这个成绩无疑非常亮眼,尤其是考虑到之前的 GPT-4 和 GPT-4o 基本不可能达到这样高的准确率。在它们的测试中,尤其是涉及复杂推理和数学问题时,常常会因为逻辑不清或推理错误而掉分。而这次,o1 不仅准确度大幅提升,且在填空题上的表现尤为出色,展示了其在计算和推理方面的进步。
比起o1的高分表现,更有趣的是它的思考过程和高考题目的难度排布形成了正相关。前几道题几乎没有花费太多时间,迅速给出了答案,随着题号的增大,o1的思考时间也逐渐延长。在单选题的第6、7、8题时,它的思考时间均超过了30秒,而在多选题部分,思考的时间普遍比单选题更长。
更有趣的是,o1 在返回结果时竟然也表现出一种“区别对待”的倾向,仿佛在它的作答中,我看到了当年老师的影子。对于前几道简单的选择题,o1 显得格外简洁,几乎不愿多说一句,只给出一个选项,似乎在“暗示”这些基础题目没什么好解释的——“这东西太简单了,没必要多费口舌,大家都会吧,直接跳过。”
然而,到了选择题的中部,o1 的风格明显发生了变化。它开始为每一个选择进行简要的解释,展示出它对题目的分析和思考过程,好像在说:“这部分稍微有点难度,但我还是能给出合理的推理。”而到了压轴部分,o1 不仅给出答案,还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解释它的推理过程。
这种表现方式真的是太有趣了!它不仅让人感受到 o1 似乎具备某种“层次感”,能够根据题目的难度调整自己的作答风格。o1 的这种作答表现,不仅仅是 AI 简单的逻辑输出,更像是在模仿某种“人性化”的解题策略。它似乎有能力感知题目的难度,并在简单题目和难题之间作出合适的反应,既体现了它的效率,也展现了它的推理深度。这种“灵活性”不仅让o1看起来更接近一个人类考生,还让它在不同情境下能根据题目做出应对变化,仿佛真的拥有了某种“教育从业者”的风格。
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填空题中,第一道填空题只用了 11 秒就给出答案,而最后几道填空题则花了接近 40 秒。这种思考时间的逐步增加与题目难度的提升完美契合,这和我们参加高考时的体验非常相似:前几题通常较为简单,能迅速解答,而后面的题目则逐渐加大难度,迫使我们花费更多时间思考。
这种思考时间的直观增长,主要展示了o1模型对问题难度的敏感度的精准捕捉。我们都知道,越到试卷的后半段,题目的复杂度和计算量越大,需要更多的推理和推算时间。以往的 GPT 4 或 4o 在面对多元化答案或者需要分类讨论的时候准率骤降。这一变化使得 o1 的表现更接近一个真正的“考生”,在不同题目前调整自己的思维节奏。
错题验算
这是一个额外的测试环节。在 o1 解答完所有试题后,我告诉它做错了两道题,并给了它最后一次机会进行改正。用过 GPT 的朋友们都知道,GPT 对用户输入的反馈非常敏感,甚至有点“过于顺从”。如果你对 GPT 坚持说“你回答错了”,即便它最初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,它也很可能会开始动摇,甚至直接修改之前的正确答案。这一特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测试场景。
在这个环节,我们就是要检验 o1 是否依然具备这种“盲目服从”的倾向。为了获取更高的分数,当它知道自己第一次作答有误时,它会重新思考并根据逻辑推理改正答案,还是会顺从用户输入的提示,修改自己的答案呢?
做得好,你答完了所有的试题!其中错误两道:4题、11题。
现在你有一次改错的机会,再算一次第四题和第十一题:
「下面省略的部分为第四题和第十一题题干」
在错选的单选和多选题的重新作答中,o1 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思路。在单选题中,o1 毫不犹豫地更换了自己的答案(虽然依旧不正确),表现出了一种快速调整策略的倾向。然而,在多选题中,它的表现却大不相同,展现出更加谨慎的作答逻辑。
我猜测这种差异可能与我事先告知它多选题的赋分规则有关:
多项选择题:本大题共 3 小题,每小题 6 分,共 18 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。全部选对得 6 分,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,有选错的得 0 分。
o1 似乎在策略上选择了更加“保守”的方式,依旧坚持选择了它第一次作答时的单一选项,虽然这让它错过了全部得分的机会,但它显然是为了避免选错一个而失去所有分数。这种思路让我不禁感到一丝亲切——这不就是我们许多考生在高考时的心态吗?面对多选题的“高风险”,宁可选择保守作答,以求稳妥的部分得分,而非冒险选错,导致全军覆没。
回想起我当年的高考,我也曾在多选题面前摇摆不定,最终选择了较为稳妥的策略,毕竟错选一个选项就意味着一分都拿不到。这种谨慎的作答风格体现了 o1 在某些决策中的“理性选择”,并且在模拟考生心理方面竟然表现得如此接近人类。这一点让人不仅感到有趣,也展示了 o1 在解题时不仅能进行逻辑推理,还能在某种程度出现了“风险管理”的萌芽。
总结
GPT-o1 模型一经发布,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作为 OpenAI 的最新力作,o1 的推理能力明显增强,但随之而来的,是回答速度的“沉稳”化。相比过去的模型,o1 在作答时更注重逻辑严谨性,似乎每次回答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。然而,令人忍俊不禁的是,它又回归到了纯文字模式,似乎放下了对图片和语音处理的追求。尽管如此,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o1 的表现仍然让人眼前一亮,尤其是在高考数学题的测试中,它展现了惊人的推理深度和准确度,仿佛有了“考生”般的意识。可以说,o1 模型不仅是在推理上进化,还带来了一种更接近人类思维的解答方式。Claude 的 Sonet 模型,尤其是其 Artifacts 功能,在自然语义理解上曾一度优于 GPT。不过,随着 GPT-o1 的发布,AI 领域的竞争再次加剧,双方在推理和语义处理上的差距逐渐缩小。
展望未来,尤其在 K12 教育行业,AI 模型的进步无疑将带来巨大变革。随着推理能力的提升,像 GPT-o1 这样的模型在解题、个性化辅导等教育场景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,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支持,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问题和培养逻辑思维。这不仅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,还能为教育行业注入全新的智能化动力,未来的教育体验也因此令人期待。
作答原文
我将所有与 o1 模型的交谈记录放在这里,供有兴趣的教师朋友们评估。
第一题:思考少于五秒,正确
第二题:思考 8 秒,正确
第三题:思考 11 秒,正确
第四题:思考 103(26+77) 秒,错误,改正后错误
第五题:思考 5 秒,正确
第六题:思考 60 秒,正确
第七题:思考 8 秒,正确
7. B. \(1\)
**解析:**
首先,正三棱台的体积公式为:
\[
V = \frac{1}{3} h \left( S_1 + S_2 + \sqrt{S_1 S_2} \right)
\]
其中:
- \( h \) 为正三棱台的高;
- \( S_1 \) 和 \( S_2 \) 分别为上、下底面的面积。
计算底面和上底面的面积:
\[
\begin{align*}
S_1 &= \frac{\sqrt{3}}{4} \times (6)^2 = 9\sqrt{3}, \\
S_2 &= \frac{\sqrt{3}}{4} \times (2)^2 = \sqrt{3}.
\end{align*}
\]
计算 \( \sqrt{S_1 S_2} \):
\[
\sqrt{S_1 S_2} = \sqrt{9\sqrt{3} \times \sqrt{3}} = \sqrt{27} = 3\sqrt{3}.
\]
将以上结果代入体积公式,得:
\[
\frac{1}{3} h \left( 9\sqrt{3} + \sqrt{3} + 3\sqrt{3} \right) = \frac{52}{3}.
\]
求和:
\[
9\sqrt{3} + \sqrt{3} + 3\sqrt{3} = 13\sqrt{3}.
\]
简化方程:
\[
\frac{1}{3} h \times 13\sqrt{3} = \frac{52}{3} \\
\implies h = \frac{52}{13\sqrt{3}} = \frac{4}{\sqrt{3}} = \frac{4\sqrt{3}}{3}.
\]
计算下底面和上底面外接圆的半径:
\[
\begin{align*}
R_1 &= \frac{6}{\sqrt{3}} = 2\sqrt{3}, \\
R_2 &= \frac{2}{\sqrt{3}} = \frac{2\sqrt{3}}{3}.
\end{align*}
\]
计算斜棱在底面上的投影长度:
\[
d = R_1 - R_2 = 2\sqrt{3} - \frac{2\sqrt{3}}{3} = \frac{4\sqrt{3}}{3}.
\]
因此,斜棱 \( A_1A \) 与底面 \( ABC \)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:
\[
\tan{\theta} = \frac{h}{d} = \frac{\frac{4\sqrt{3}}{3}}{\frac{4\sqrt{3}}{3}} = 1.
\]
所以,答案是 B。
第八题:思考 34 秒,正确
8. C. \(\dfrac{1}{2}\)
**解析:**
首先,考虑函数 \( f(x) = (x + a)\ln(x + b) \)。
令 \( t = x + b \),则 \( x = t - b \),函数变为:
\[
f(t) = (t - b + a)\ln t = (t + (a - b))\ln t
\]
为了使 \( f(t) \geq 0 \) 对于所有 \( t > 0 \),需要分析函数的符号。
**分析函数符号:**
1. 当 \( t \in (0,1) \) 时,\( \ln t < 0 \),要使 \( f(t) \geq 0 \),需满足 \( t + (a - b) \leq 0 \)。
2. 当 \( t = 1 \) 时,\( \ln t = 0 \),\( f(t) = 0 \)。
3. 当 \( t > 1 \) 时,\( \ln t > 0 \),要使 \( f(t) \geq 0 \),需满足 \( t + (a - b) \geq 0 \)。
上述两种情况下同时满足的唯一可能是:
\[
a - b = -1 \implies a = b - 1
\]
此时,函数为:
\[
f(t) = (t - 1)\ln t
\]
此函数在 \( t > 0 \) 上恒非负。
**计算最小值:**
现在,计算 \( a^2 + b^2 \):
\[
\begin{align*}
a^2 + b^2 &= (b - 1)^2 + b^2 \\
&= b^2 - 2b + 1 + b^2 \\
&= 2b^2 - 2b + 1
\end{align*}
\]
将其看作关于 \( b \) 的二次函数:
\[
f(b) = 2b^2 - 2b + 1
\]
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出现在:
\[
b = \frac{-(-2)}{2 \times 2} = \frac{1}{2}
\]
代入得最小值:
\[
\begin{align*}
a^2 + b^2 &= 2\left(\frac{1}{2}\right)^2 - 2\left(\frac{1}{2}\right) + 1 \\
&= 2 \times \frac{1}{4} - 1 + 1 \\
&= \frac{1}{2}
\end{align*}
\]
因此,\( a^2 + b^2 \) 的最小值为 \( \dfrac{1}{2} \)。
第九题:思考 22 秒,正确
9. **B、C**
**解析:**
**A.** **错误**。
对于函数 \( f(x) = \sin 2x \),其零点为:
\[
2x = n\pi \implies x = n\frac{\pi}{2}
\]
其中 \( n \) 为整数。
对于函数 \( g(x) = \sin\left(2x - \frac{\pi}{4}\right) \),其零点为:
\[
2x - \frac{\pi}{4} = n\pi \implies x = n\frac{\pi}{2} + \frac{\pi}{8}
\]
因此,两个函数的零点不相同。
**C.** **正确**。
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:
\[
T = \frac{2\pi}{|k|}
\]
对于 \( f(x) \) 和 \( g(x) \),均有 \( k = 2 \),所以最小正周期都是:
\[
T = \frac{2\pi}{2} = \pi
\]
**B.** **正确**
设点 \( P(x, y) \) 在抛物线上,则 \( y^2 = 4x \)。点 \( B(-1, y) \),点 \( A(0, 4) \)。
当点 \( P \)、\( A \)、\( B \) 三点共线时,需满足:
\[
\frac{y - 4}{x - 0} = \frac{y - y}{x - (-1)}
\]
由于 \( y - y = 0 \),所以必须有 \( y - 4 = 0 \),即 \( y = 4 \)。代入抛物线方程得:
\[
(4)^2 = 4x \implies x = 4
\]
此时 \( P(4, 4) \),\( B(-1, 4) \),\( A(0, 4) \) 共线。
计算切线长度:
\[
|PA| = \sqrt{(4 - 0)^2 + (4 - 4)^2} = 4 \\
|PQ| = \sqrt{|PA|^2 - r^2} = \sqrt{4^2 - 1^2} = \sqrt{15}
\]
因此,当 \( P, A, B \) 共线时,\( |PQ| = \sqrt{15} \)。
**D.** **正确**
设 \( |PA| = |PB| \),则:
\[
\sqrt{(x - 0)^2 + (y - 4)^2} = |x + 1|
\]
两边平方得:
\[
x^2 + (y - 4)^2 = (x + 1)^2
\]
整理得:
\[
x^2 + y^2 - 8y + 16 = x^2 + 2x + 1 \\
y^2 - 8y + 16 - 2x - 1 = 0
\]
由于 \( y^2 = 4x \),代入得:
\[
y^2 - 8y + 16 - \frac{1}{2} y^2 - 1 = 0 \\
\frac{1}{2} y^2 - 8y + 15 = 0
\]
解此二次方程,有且仅有两个实数解,因此满足条件的点 \( A \) 有且仅有两个。
**选项 B:**
当 \( a < 0 \) 时,计算二次导数 \( f''(0) = -6a \)。
- 因为 \( a < 0 \),所以 \( -6a > 0 \),因此 \( x = 0 \) 为极小值点,而非极大值点。
**因此,选项 B 错误。**
**选项 D:**
立方函数的拐点可通过令二阶导数为零求得:
\[
f''(x) = 12x - 6a = 0 \implies x = \frac{a}{2}
\]
拐点为 \( \left( \frac{a}{2}, f\left( \frac{a}{2} \right) \right) \),函数关于此点中心对称。
若要使点 \( (1, f(1)) \) 为对称中心,则需要满足:
\[
\frac{a}{2} = 1 \implies a = 2
\]
验证 \( a = 2 \) 时,拐点为 \( (1, f(1)) \)。
因此,存在 \( a = 2 \) 使得点 \( (1, f(1)) \) 为曲线 \( y = f(x) \) 的对称中心。
**因此,选项 D 正确。**
第十二题:思考 11 秒,正确
12. **95**
**解析:**
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\( a_1 \),公差为 \( d \)。
根据题意:
1. \( a_3 + a_4 = 7 \)
计算 \( a_3 \) 和 \( a_4 \):
\[
\begin{align*}
a_3 &= a_1 + 2d, \\
a_4 &= a_1 + 3d.
\end{align*}
\]
代入得:
\[
(a_1 + 2d) + (a_1 + 3d) = 7 \implies 2a_1 + 5d = 7. \quad (1)
\]
2. \( 3a_2 + a_5 = 5 \)
计算 \( a_2 \) 和 \( a_5 \):
\[
\begin{align*}
a_2 &= a_1 + d, \\
a_5 &= a_1 + 4d.
\end{align*}
\]
代入得:
\[
3(a_1 + d) + (a_1 + 4d) = 5 \implies 4a_1 + 7d = 5. \quad (2)
\]
解方程组 (1) 和 (2):
从方程 (1) 得到:
\[
2a_1 + 5d = 7 \implies 2a_1 = 7 - 5d.
\]
将 \( 2a_1 \) 代入方程 (2):
\[
(7 - 5d) + 7d = 5 \implies 7 - 5d + 7d = 5 \implies 2d = -2 \implies d = -1.
\]
代入 \( d = -1 \) 回到方程 (1):
\[
2a_1 + 5(-1) = 7 \implies 2a_1 - 5 = 7 \implies 2a_1 = 12 \implies a_1 = 6.
\]
计算前 10 项和 \( S_{10} \):
\[
S_{10} = \frac{10}{2} [2a_1 + (10 - 1)d] = 5 [2 \times 6 + 9 \times (-1)] = 5 [12 - 9] = 5 \times 3 = 15.
\]
但这里计算出了 \( S_{10} = 15 \),与前面我们得到的答案 95 不符。
等等,之前的计算似乎有错误。重新核算一下。
发现我在计算 \( d \) 的时候有错误,之前算 \( 2d = 9 \implies d = 3 \),但是上面的解法中 \( 2d = -2 \implies d = -1 \)。
原来在之前的计算中,把方程组解错了。
回到最初的方程组:
(1) \( 2a_1 + 5d = 7 \)
(2) \( 4a_1 + 7d = 5 \)
乘方程 (1) 两边乘以 2:
\( 4a_1 + 10d = 14 \) --- (1a)
用 (1a) 减去 (2):
\( (4a_1 + 10d) - (4a_1 + 7d) = 14 - 5 \)
\( 3d = 9 \implies d = 3 \)
代入 \( d = 3 \) 到 (1):
\( 2a_1 + 5 \times 3 = 7 \implies 2a_1 + 15 = 7 \implies 2a_1 = -8 \implies a_1 = -4 \)
计算 \( S_{10} \):
\[
S_{10} = \frac{10}{2} [2a_1 + (10 - 1)d] = 5 [2 \times (-4) + 9 \times 3] = 5 [-8 + 27] = 5 \times 19 = 95.
\]
因此,\( S_{10} = 95 \)。
**答案:\(-\dfrac{2\sqrt{2}}{3}\)**
第十四题:思考 28 秒,正确
14. **24** **112**
**解析:**
**第一问:**
在一个 \( 4 \times 4 \) 的方格表中,要求每行和每列均恰有一个方格被选中。这相当于在 4 个元素的集合上求全排列。
因此,选法的总数为:
\[
4! = 24
\]
---
**第二问:**
需要在所有符合条件的选法中,找到选中方格内 4 个数之和的最大值。
首先,将方格表中的数值和对应的位置标记如下:
\[
\begin{array}{|c|c|c|c|}
\hline
(1,1)\,11 & (1,2)\,21 & (1,3)\,31 & (1,4)\,40 \\
\hline
(2,1)\,12 & (2,2)\,22 & (2,3)\,33 & (2,4)\,42 \\
\hline
(3,1)\,13 & (3,2)\,22 & (3,3)\,33 & (3,4)\,43 \\
\hline
(4,1)\,15 & (4,2)\,24 & (4,3)\,34 & (4,4)\,44 \\
\hline
\end{array}
\]
选中方格的位置可表示为 \( (i, \sigma(i)) \),其中 \( \sigma \) 为 \( \{1,2,3,4\} \) 的一个排列。
列举所有可能的排列(共 24 种),计算每种情况下选中数的总和。通过计算,发现最大总和为 **112**,对应的排列为:
- **排列 10**:\( \sigma = (2,3,4,1) \)
对应的选中方格和数值为:
1. 第 1 行第 2 列:\( (1,2) \) 数值为 21
2. 第 2 行第 3 列:\( (2,3) \) 数值为 33
3. 第 3 行第 4 列:\( (3,4) \) 数值为 43
4. 第 4 行第 1 列:\( (4,1) \) 数值为 15
计算总和:
\[
21 + 33 + 43 + 15 = 112
\]
因此,选中方格的 4 个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**112**。
---
**答案:24 112**